第(2/3)页 “剩下的就卖了,换成牛和驴子。” “大家都这么想?”朱棣询问众人,得到确定后,笑着决定,“那好,那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,趁着近期不忙,咱们抽个时间,带上马去江宁县的牲口集市,想办法把八匹战马卖了,置换成驴子和耕牛。” …… 众人又围绕乡土村社建设,聊了会儿,就散了。 朱棣送周世显离开时。 周世显鼓足勇气,好奇问:“朱先生,刚才置换牲口的问题,这么小,我觉得您就能决定。” “您决定,乡亲们肯定也不会反对,您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么多时间、精力,让乡亲们去讨论呢?” 闻言,朱棣笑了,“首先,刚才八叔等人商量后,形成的决定,就很不错。” 他不可能一直在土桥村当带头人。 培养大家讨论,就是潜移默化教大家如何思考,如何集体做决策。 将来,他还想带着妙云,去游历天下,访大川名山呢。 何况,要是老头子逼得太甚,他可能还得入仕。 “或许,我会有更优的决策,但不一定是最合乡亲们心意的。” “做一件事,不能片面去追求单一方面的最大利益,还要充分考量,我们所做的事情,能不能被接受,能不能让人感到舒心顺心。” “做人做事,千万不要试图,把自己的想法,强加给别人。” …… 周世显努力琢磨着,等朱棣说完,感谢道:“谢谢朱先生提点,朱先生,我可以帮你们去江宁县的牲口集市打听行情,联系买家。” “行啊!那这件事就拜托你了。” 见朱棣同意,周世显得到了很大鼓舞,激动笑着摇头。 告辞后,风风火火离开。 …… 随后的日子。 孩子们备战童生考试,朱棣则继续一边照顾徐妙云,一边忙着乡土村社建设。 临近三月。 村儿里的粮食,最终以高于去年秋收六成三的价格出售。 村儿婶子们织好的五十匹布,也在去江宁县城出售战马,置换牲口的时候,被江宁县城最大的绸缎庄收购。 对方还提出。 只要能保证这种质量,有多少要多少。 朱棣不知,这个绸缎庄,就是锦衣卫的一个据点。 其中一匹,很快被当做样品,送到毛骧手中。 皇宫。 毛骧抱着一匹尚未印染的纯白棉布,匆匆往宫内走去。 行至台阶,遇到了身穿红紫衣袍,意气风发,沿阶而下的韩国公李善长。 这位韩国公,近期可风光无限。 去岁末。 也就是朱四郎去关外那段时间,临安公主朱镜静下嫁其长子李祺。 一跃成为驸马。 今年二月后,陛下正式征询魏国公意见,魏国公执意要辞去左都督之职。 陛下最终首肯。 曹国公李文忠正式被任命为左都督,统管大都督府。 陛下没有任命右都督,同时命韩国公李善长继续辅佐李文忠。 李善长如今在大都督府,虽然没有实际官职,但权力相当于右都督。 同时,陛下又给李善长增加了一个御史台,御史大夫的身份。 这不,过去一段时间,辞退归隐,重新穿起粗布麻衣的韩国公,又换上了紫红衣袍,意气风发了嘛。 “下官拜见韩国公。”毛骧站在台阶下,等李善长下来,第一时间行礼。 李善长一眼就看到毛骧抱着的东西,好奇指着外面的包袱皮,笑问,“毛指挥使,这是什么好东西。” 毛骧一点儿都不想给李善长看。 作为皇爷的耳目。 他是知道,方希直去土桥村那次,发生的事情。 也知道,燕王的论述。 李善长的学生,也就是当朝右相胡惟庸,支持乡土村社,在燕王的论述中,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人! 可李善长眼下风头无二,此公在百官中影响力又极大。 他不敢得罪。 “这是土桥村村妇,合作纺织,织出的成品布。”毛骧笑着解开包袱皮,“皇爷一直都关注土桥村的一举一动……” ‘过去一年,朱皇帝因为猜忌关注土桥村,如今又因想要朱四郎为他分忧而关注土桥村。’ 李善长心中嘀咕着,瞧着雪白雪白的棉布,凑近了,捏着布匹仔细端详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