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八章:百官肠子悔青,心惊胆战!-《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棣把筷子放在碗上,笑着确认,“老先生想收徒?”

    王老先生笑着点点头,“昨夜就发现这些孩子的眼睛很纯粹明亮,有一股勃发正气,今天看孩子们徒步晨诵,更加清晰感受到了这群孩子的品行。”

    他家的医术,虽然是家族传承。

    但也不是不收外人。

    只是,收徒弟太讲究缘分了。

    所谓的缘分,其实就是弟子的品行,合不合师傅的要求。

    医者的传承人,必须是品性端正的。

    家族子弟,从小一言一行,规劝教导,更容易达到要求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他几子中,也不是全都有资格继承家族医术的。

    朱四郎夫妇教得好!这些孩子,品行正不正,到了他这个年纪,只需要看一眼,就能看出来。

    何况,昨夜他就观察,再加上今早。

    终于才下定决心提出来。

    确定是这位王老先生亲自收徒后,朱棣笑道:“老先生能看得上这些皮孩子,是他们的荣幸,我本人是支持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我虽然身为他们的师傅,也不会随意为他们的人生做决断。”

    “等咱们吃过饭后,他们差不多就晨诵回来了,到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,让他们回去和家中父母商量,看他们谁愿意拜老先生为师,老先生从中挑选如何?”

    “好好好!”王老先生笑着连连道好。

    他还担心,这位朱先生不放人呢。

    方孝孺笑着恭喜,“王老先生,恭喜你了,这群孩子第一次参加童生考试,可都有通过童生考试的资格。”

    朱棣若有所思看了眼方孝孺。

    王老先生瞪大眼,“当真?”

    昨晚给徐先生诊脉出来,被两个臭不要脸的拉去问东问西,问到很晚才让他睡觉。

    他也已经知道,这位不要脸的年轻人,是新任江宁县令。

    方孝孺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王老先生得到确认后,扭头看向朱棣,“朱先生,这些孩子都有考功名的天赋,跟着老朽学医,是不是有些误人子弟了?”

    朱棣笑笑,“只是个童生考试,被卡在院试环节的读书人,不知有多少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饭后。

    毛骧去洗碗,王老先生听闻孩子们都有通过童生考试的资格,更是迫不及待,亲自去村里叔伯家了。

    四下无人。

    方孝孺拿着几个年纪最小皮孩子的卷子,找到朱棣,“朱先生,这是几个孩子的卷子,比较有争议。”

    自从方孝孺饭桌上,说出那句话时,朱棣就在等着方孝孺了。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朱棣接过卷子。

    朱棣看试卷时,方孝孺说道:“江宁学政为了政绩,想给孩子们全部通过童生考试,礼部尚书吕大人,为了压一压你们夫妇的风头,在我赴任江宁时,暗示我……”

    方孝孺很直白的把事情全部内幕告诉朱棣。

    朱棣看着几个孩子的文章。

    字写得确实不够好,文章结构松散了点。

    就如对答案时,妙云评价的,处于可过可不过的边缘。

    朱棣把几个孩子的卷子,放在桌案上,略作沉吟,看向方孝孺,“你呢?你身为江宁县县令,孩子们的父母官,你想要孩子们过,还是不过呢?”

    ‘这个孽缘!一点儿都不好糊弄!我要你选择,你倒好,给我扣了这么顶大帽子!’

    方孝孺又好气又好笑腹诽后,郑重看着朱棣,“作为东宫出来的人,我会让几个孩子通过,免得给人留下一种,太子爷的人,打压你朱四郎学生的坏印象。”

    “得不偿失!”

    吕本只考虑,朱四郎的风头需要压一压。

    就忘记了,这是要是不传开还好,可一旦不小心被人传扬开,给太子名声造成的影响。

    “作为孩子们的父母官,我希望这一届童生考试,压一压他们。”

    “首先,因为你朱四郎,他们小小年纪,必然受到太多关注,现在通过童生考试,不过是一时风光,可往后,会有很多类似吕本大人的人,特殊关照他们,得不偿失。”

    “其次,这几个孩子的答卷显示,他们的根基并不牢固,压一压,缓一届,对他们的成长只有利,没有害,他们还这么小,人生的道路还很长,没必要只争朝夕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他带着卷子,来找朱四郎夫妇的原因。

    首先,他决定压一压几个孩子,和吕本的暗示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实在是几个孩子根基不牢固。

    而且年纪也小,没必要为了一个神童的虚名,拔苗助长。

    其次,他怕!

    怕被朱四郎记小账!

    昨夜,得知人家夫妇都有这个喜好后,他一度庆幸,来对了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