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一章:掉脑袋的风险又少了一点!-《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县衙、地方学政很多额外开支,创收方式之一,就来自于县域官办学堂。

    通过童生考试,就是院试了。

    等院试时,即便在各州府书院读书,也没办法用圈定考试范围的方式作弊。

    因为院试的题,归朝廷礼部出题。

    不归地方官府,这个时候想作弊,就得直接贿赂礼部官员,购买考题,这就是特别严重的舞弊。

    一经发现,就会有一大批人掉脑袋。

    所以,童生这个身份不难。

    通过童生考试,相当于拿到了一张小学毕业证,只能证明是读书人,不是文盲。

    没有任何政治待遇。

    院试考核通过,就是秀才。

    秀才已经有了一些政治上的待遇。

    所以,院试关,朝廷会设置很高的难度,把很大一批人刷下去。

    但凡是这种分享政治待遇的事情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都会严格把控得。

    所有的,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利益,都是由人创造的,也都是有限的。

    分享的人多了,利益就被摊薄了。

    分享的人多了,创造利益的百姓,就需要肩负沉重负担。

    朝廷现在是四五百个百姓,养活一个吃皇粮的。

    等到了历史上的明朝末期,大概就是一百多百姓,养活一个吃皇粮的。

    百姓负担多重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王朝末期,总有种相似的特点,那就是不劳而获,分享利益的群体,十分庞大。

    这个群体,在王朝末期,并不会因为从中得利,而愿意为王朝付出,维护王朝不灭亡。

    他们会瓜分王朝最后的利益。

    把这部分利益,献给新的王朝,作为晋升的政治资本。

    最典型的例子,便是历史上,崇祯让权贵、百官捐款,只筹集二十万两。

    李自成破城后,却得到了七千万两贡献。

    瞧,多讽刺。

    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,施恩、做多、扩大统治阶级,没有任何用处。

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身边的声音,让朱棣回神。

    毛骧提醒道:“殿下,到了。”

    朱棣这才注意到,已经来到学塾门口,不由自嘲一笑,‘这些问题,该父皇去想,我想这些干嘛。’

    冲毛骧笑着点点头,撩起帘子,“娘,到了。”

    一群人先后陆陆续续下车。

    朱棣让孩子们排好队。

    笔墨纸砚这些东西,都不需要自己带,官府给提供。

    大家只要在进考场之前,简单搜身验明身份就行了。

    徐妙云带着几个小姑娘,看着和朱棣一起排好队的皮孩子们,忍笑叮嘱道:“不用紧张,遇到不会的就空开,先把会的做完……”

    “加油!”

    给孩子们鼓劲儿结束后,徐妙云走到‘最大的孩子’面前,忍笑说道:“加油!”

    朱棣含笑瞪了眼,“进去了。”

    然后带着孩子们去门口验明身份。

    好在,还有比他大的中年读书人,他倒也不用特别尴尬。

    目视朱棣带着一群孩子进入考场内。

    马秀英笑着说:“妙云,咱们回去吧,他们要到下午才结束。”

    童生考试的试题量是很大的。

    要一直考到午后才会结束。

    徐妙云很想留下来等着,可她现在的身体不适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午后。

    徐妙云、马秀英早早抵达。

    某刻。

    叮叮叮!

    院子里传出铜铃声时,所有在马车内等着的大人,全都下来。

    “夫人,快看,出来了!”就在徐妙云、马秀英张望之际,不停跳起来张望的小侍女明霞率先看到朱棣一行人,高兴大喊。

    “师娘,师傅!”

    “我看到师傅了,还有东旭哥他们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几个小姑娘很快也看到了朱棣等人,喊着冲上去迎接。

    “东旭哥,考的怎么样,难吗?”

    “不难,除了文章不确定写的怎么样,基础内容,都是师娘和师傅讲过的。”

    “王靳宓,你觉得有没有考过?”

    “文章中,我还引用了韩昌黎集中的一段内容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小姑娘们根本不担心师傅能不能考过,迎上去,就叽叽喳喳好奇询问同龄小伙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