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四郎,放心吧,我会带好大家的。” 朱棣笑着冲八叔点点头,八叔见过的市面多,有八叔在,的确能让他放心很多。 随后,一群人入城。 朱棣和周浪去五军都督府。 …… 皇宫。 早朝结束。 朱标返回东宫,刚进书房,方孝孺就上前提醒,“殿下,今早朱四郎带着土桥村村民抵达金陵。” “老四已经来了?”朱标刚坐下,听闻后,惊喜起身。 说着就往外走,边走边吩咐:“让你准备的鸡鸭鱼肉都准备好了吧?” “准备好了。” “那你们,就在外面等着。” 方孝孺快走几步,追上朱标,苦笑,“殿下,要不臣就不去了,上次臣跑去土桥村……” 好吧,他有些发怵。 毕竟吃了人家的饭,还欺骗了人家。 这是他,做的最不道义的事。 万一燕王心眼儿小,还记得呢? (朱棣:我心眼儿大,但我给你记小本本上了。) 朱标停下脚步,笑道:“今天见了老四,找个机会,我给你们说和一下。” 话罢,朱标笑着离开。 “我怎么感觉,殿下有点幸灾乐祸。”方孝孺狐疑盯着朱标背影,怎么都觉,朱标离开时的笑容,就是幸灾乐祸。 朱标径直来到太子妃常氏寝宫。 入门,便高兴催促:“老四到了,你准备好了吗?” 常氏从里面内殿出来,穿着一身练功装,笑着询问:“我们这么大张旗鼓,会不会让土桥村百姓,察觉端倪。” “咱们是以太子、太子妃的身份,慰问此番征召的百姓,看老四是顺便。”朱标纠正道。 常氏笑着白了眼。 丈夫做太子好几年。 这一回,是第一次,以权谋私。 …… 五军都督府衙门外。 一群人聚集着。 都是此番征召的徭役村以及县衙代表。 有相熟的,就凑在一起,低声议论着。 他们这等身份,是没资格进入里面的。 日上三竿时。 才有一个小吏,老爷气十足,慢慢悠悠走出来,在几名士卒配合下,把手中布告往墙上一贴。 转身,派头十足扫视朱棣等人,“都听好了,本大人只讲一次!” “首先,明日出发,今天你们在城外京畿驻军大营旁休息,那边有一座空着的大营。” …… “土桥村!” “王庄!” …… 朱棣、周浪以及被点到名的村庄负责人站出来。 小吏拿出一张文书,冰冷冷念道:“你们要护送一批军械、粮草前往关外,行程路线是:榆关、灵璧、白河沟、东昌、德州、济南……” 朱棣听到这些地名,怔怔出神…… 小吏后面说了些什么,都没听到。 “朱先生。”周浪拉了拉朱棣。 朱棣回神。 “朱先生,咱们的路线分配完了,可以走了。” 朱棣这才听到,小吏已经开始宣读其他去往山西、陕西的路线。 “走吧。”说了声,朱棣就转身往外走。 周浪看朱棣又出神,很不解,担心询问:“朱先生,有什么不妥吗?” 啊? 朱棣回神,摇头,“没,没有不妥,我在想其他事情。” 话罢,他努力强打精神。 小吏宣布的路线,从北平到金陵城这段,和他所熟知的靖难路线高度相似。 几乎是一模一样! 重走靖难路? 历史上的‘他’从北平,走这条路,一路流血,进金陵城。 现在从金陵出发,沿着相同的路北上? 这种历史的巧合,让他很震惊。 ‘历史上‘我’从北平打到金陵,这条路本来就是官道,且是最近的路,现在运送粮草、军械,朝廷选这条路,也很合理。’ 很快,朱棣就用他的军事常识,说服了自己:这不是什么冥冥天意。 呼! 周浪一直暗暗观察,看到朱棣恢复以往那种从容自信,虽然不解刚才到底怎么了,却也松了口气。 ……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