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樉连连点头,询问:“姚先生,老三治国缓而阴柔刁钻本王能理解,可他治民又为何急、猛,且利字当先呢?” 姚广孝笑着解释:“民心易散难收,收拢民心,就当急且猛,不可犹豫,不可耽搁。” “否则,民心一旦散掉,再想收拾,就千难万难。” “自周朝礼乐崩坏后,道德纲常其实早已不复存在。” “美德无法治国。” “美德只剩约束人欲,引导人向善,谈美德只是为了让这个唯利是图的人世间,不那么脏,让人不那么绝望罢了。” “殿下试想一下,如果当有一天,天下百姓都发现,这个世界的读书人、精英,绝大多数都是些唯利是图、自私自利的伪君子时,会发生什么?” “绝望!” “百姓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!” “思想的绝望,很可怕!” “孔夫子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复周礼,贫僧看来,就是这位儒教大贤,看到了思想绝望的可怕!” “所有人的思想、灵魂变成一块不毛的荒凉之地,那一定是,周朝礼乐崩坏之后,一次更大的崩坏!” “历朝历代,利用儒释道三教,推美!推德!推善!但治天下的本质,早已变成利治天下!” 朱樉听的都浑身发毛,这么深远的问题,他从未想过。 思想、灵魂变成不毛之地,一次比礼乐崩坏,更大的崩坏? 什么时候发生? 发生的后果又如何? 姚广孝注意到朱樉眼中的恐惧,笑着宽慰道:“殿下,即便真的发生一次,礼乐崩坏之后,更大的崩坏,那也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。” “或许,会出现另一种思想,代替儒释道三教,收拾人心,滋养人的思想、灵魂重新生机勃勃。” “世界万事万物,都在发展,眼下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,未来或许无限可期呢。” 朱樉笑了,起身道:“本王杞人忧天了!” “还是先生豁达!” “听了先生一席话,本王也知道,该怎么写这篇,两份折子对比后的心得感悟了!” 姚广孝说的这些话,润色润色就可以了。 “先生早些休息吧。” “贫僧告辞。” 姚广孝起身离开。 走出书房,自言自语道:“秦王其实也很不错,不过,就凭晋王这道折子,就可看出,晋王更优秀!” “这道折子,再次证明,我的选择是正确的!” …… 翌日。 早朝结束。 朱樉又化身小尾巴,跟在朱元璋身后,一路来到御书房。 然后献宝似,带着一点小小嘚瑟,把折子呈送到朱元璋案头。 朱元璋落座,看着摆放在面前的折子,诧异抬头,“写好了?” 嗯啊! 朱樉一边在心中嘚瑟,一边老老实实回答:“儿臣反复阅读老三的建言折,一夜未睡,总算写好了。” 朱元璋观察朱樉,果然,黑眼圈很重。 怀着狐疑,朱元璋拿起折子。 随着不断翻看,不由连连点头,片刻后,合上折子,“写的不错,分析的也很好,尤其是最后论儒释道三教作用,更是很有深度!” “想要什么奖励,只要不过分,父皇都可以赏给你!” 哈! 还有这等好事? 朱樉激动的差点跳起来,忙道:“父皇曾规定,儿臣等人就藩时,身边都要派一名僧人。” “儿臣自己选中一人……” “是那个住在你府中的道衍对吗?”朱元璋反问道:“在皇觉寺,他先去投靠老三,老三似乎看不上,然后去投靠你。” “他还参加了咱举办的僧人考试,可并没有得到僧官,只得了一件僧衣。” 第(2/3)页